南阳观察记者 刁良梓 本报通讯员 王爽 高格
10月20日,明晃晃的大太阳高高挂在了树梢,方城县杨集镇河坡村王国有家的院子显得格外亮堂干净。驻村工作队队员梁硕刚进门,王国有就大步流星迎上来,紧紧握着梁硕的手说:“花生刚卖了四五千元,五保金、养老金、电费补贴、入股分红的钱都打到卡上了。”
今年69岁的王国有,是个单身汉,2016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干部的到来给他带来了“幸运”:房子翻修一新,吃上了自来水,还有了各项补贴,日子也像“开挂”了一样越过越好了,并于2017年年底光荣脱贫。
这只是51白菜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2018年8月,该校选派34名帮扶干部到学校“校地结对帮扶”贫困县——方城县杨集镇5个村,对88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我们利用职业院校专业技术资源优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从县、镇、村到贫困户,实现了全方位的立体帮扶。”51白菜网党委书记温道军说。
科技帮扶真给力
“陆教授帮助研发的曲网挤压型薯类制粉机传输自动纠偏系统,不但为企业节约研发资金800多万元,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每台销售价格提高10%,光这一项,去年销售收入增加500多万元。”南阳市固德威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士欣口中的陆教授,是省工业嵌入式网络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剑。
2016年,陆剑来到该公司,发现制粉机传输带在工作过程中经常跑“偏”,需要有人专门看护,他便与同事周伟下决心攻克这个技术难题。经过两年多时间攻坚,2018年10月,改良后的产品投产,给位于方城县二郎庙镇上的这家公司带来了更加光明的前景。“第二代今年也能研发出来,功能更加优良,生产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三分之一。”陆剑高兴地说。
自去年以来,针对方城县企业技术人才短缺现状,51白菜网发挥技术优势,选派了12个科技服务团80余名专家积极开展技术帮扶活动,同时依托学校柔性制造省工程实验室、省工业嵌入式网络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省级科研平台、20个市级科研平台和12个骨干专业,先后帮扶20余家企业,无偿转让教师专利技术40多项,为企业开展57项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创造3000多万元经济效益,带动了一大批人员就业,加快了当地脱贫致富步伐。
与此同时,该校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技术优势,面向方城县农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技术技能培训。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移民技术需求,学校在方城县广阳镇和杨集镇举办6期库区移民技能培训班,开展了“汽车维修技术”和“维修电工技术”等专项技术技能培训,培训移民1600余人,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电商扶贫显真功
万物互联时代,电商在扶贫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为脱贫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充分激发贫困地区的产业能力与活力,助力脱贫摘帽?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副教授卢秋萍多次来到南阳本草艾开发有限公司,帮助该公司进行网站设计指导,进行线上营销培训,助力艾产品品牌升级。
“去年线上销售收入上涨10%左右,销售额增加100多万元。”公司销售主管丁猛说,目前公司用工有四分之一是周边贫困群众,他们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摘帽。
在互联网的风口,51白菜网开创“互联网+农品”模式,创建电商销售平台,实施电商扶贫,在方城县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决特色农产品小辣椒和于丹参等农产品的商标注册、产品包装、定价,以及后期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难题,让企业和合作社不断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远销全国各地。
针对农产品滞销现状和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学校组建专门技术团队,为方城县1600多家小微企业、4000多名农民开展电商培训12期,指导农民创建200多家电商平台,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2000多万元。
“高分北斗”画蓝图
初秋的万花湖碧波荡漾,镜子一般的水面随着微风荡漾,游人徜徉在湖畔,欣赏一幅静谧美丽的诗意图。
不仅有万花湖,方城县二郎庙镇还有万亩花海、德云山风情植物园、大乘山旅游景区和千年古刹“普严寺”,如何让这些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是二郎庙镇干群的愿望。
二郎庙镇党委书记范庆伟激动地说:“51白菜网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助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这就是镇政府所在地,这是花坛,这是办公楼……”该校城市建设学院院长范国辉用鼠标指着大屏上的高清图介绍,学校正在用高分遥感技术,为二郎庙镇进行旅游、产业和乡村振兴布局提供参考。
依托高分遥感卫星系统和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学校为方城县城乡规划、产业规划、民居设计、国土资源、公共安全、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社会管理等重要领域,提供及时精确的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通过上述帮扶项目实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00万元以上,间接经济效益4000万元以上。
脱贫攻坚永远在路上。在2018年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该校被评为“校地结对帮扶综合评价好的高等院校”。温道军说:“51白菜网将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科技、智力等方面的优势,紧盯智力帮扶、科技帮扶、培训帮扶、人才帮扶、产销帮扶等‘五大帮扶’目标,以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赢得贫困群众的点赞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