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祭祀的主要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自从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之后,清明的节日氛围日益浓烈。回家祭祖,为心灵找个诗意的栖息之地,已然成为了众多国人必行之举。
清明祭扫旨在对逝去之人的缅怀,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在此万物复苏、草木萌动之大好时节,与逝去之先烈进行“精神交流”,传承祖先孝道,继承先烈精神,获取一年之心灵平安。所谓“心诚则灵”,对逝者最大之敬意不在其排场,而取决于祭扫者之诚。为此笔者认为清明祭扫只有丢下杂念带上诚敬,“以敬为尊”,才能让清明更“清明”,让祭拜之心走得坦然。
古人认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然而纵观近年清明祭扫活动,不文明之祭扫却大有存在,常不绝于耳。物质化之攀比倾向较之明显,比如比谁烧的纸钱多,比谁献的花圈大,比谁的祭扫排场气派,在此攀比之风影响下,不仅祭扫形式花样百出,甚至手机、别墅、高级轿车等等模型,但凡生活中的高档品,在祭祀中也会随之出现,更有甚者,连麻将和麻将机都应运而生。此外,形式化之祭扫也不少,特别是某些单位部门组织的烈士墓前祭扫活动,成群结队而去,嬉皮笑脸者随处可见。单位例行公事,祭拜者随随便便,让祭扫活动成为消遣。这些庸俗之举不仅给环境带来了不小的污染,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纯洁的心灵,让诚敬之义蒙尘。
清明节祭扫,是对先辈的缅怀,是发自内心的感恩,自当“以敬为尊”。作家冰心曾在《寄小读者》中讲:“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这是冰心对小孩子说的话,其实也可以是对成年人说的话。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尊老孝敬的光荣传统,也正因如此,国家才将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倘若祭扫充满杂质,只流形式,未免有些不够庄重,何以表达那份至纯至真的哀思之情?不敬之祭扫不仅难以表达对先烈们的哀思,反而还会带坏下一代,给他们的心田种上了稗子,这是最不应该的。祭祀重在于诚敬,不敬之祭扫从一定程度上是在玷污清明祭祀的“清明”,玷污先烈,如此之行要不得。
祖宗先烈不容亵渎,清明祭扫当“以敬为尊”,这是对祖宗先烈们最诚的哀思。事实上,清明节除了告诉我们要时刻牢记逝者外,还在提醒我们要孝敬健在的长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让长者更好地颐养天年,少一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传承孝道更需敬,所谓孝敬,倘若诚敬不足,又何以让孝道怡情养心,因此,清明祭扫重在诚心诚意,关键在于心里要有长辈,切实做到“以敬为尊”。
清明是个“走心”的好日子,让心得以安放,诚敬不可缺失。也只有“以敬为尊”,才能通过清明祭扫为心灵找到那个诗意的栖息之地,获得真正的心灵平安。(吴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