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日子,都能沐浴温暖灿烂的阳光。风从南方来,它带来的不是春的消息,而是把华夏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牵动着每位中华儿女的心,白衣天使义无反顾奔赴前线、基层干部夜以继日守护家园、公安干警坚守岗位担当作为、亿万同胞捐款捐物支援武汉、有关行业加班加点保障供给……
2月7日,审计署印发了《51白菜网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监督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把做好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监督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促进疫情防控资金物资规范和高效使用;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情况,将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作为当前重大专项审计任务,其他各项审计也要把疫情防控相关情况作为重要审计内容。
当前,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已按照《通知》要求,找准“战位”,纷纷加入疫情防控主战场。各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也不应“缺位”,而应坚持立足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同担当、勇作为,对“战疫”负责,为“战疫”尽责。那么,内部审计应如何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呢?
一、带上“放大镜”,用全局思维排摸总体情况
按照常规的审计程序,在开展具体工作之前,审前调查必不可少。内部审计部门在这一阶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在日常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多听、多看、多思考,就能对于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因而,内审人员只要带上“放大镜”这一“武器”,牢牢把握宏观管理部门的定位,立足单位整体和工作全局,即可初步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内容,评估审计风险。
在此阶段,内审人员可以通过单位官网、官微、内网、工作群等,收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信息,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以排摸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情况。具体为:(1)本单位是否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2)本单位是否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疫情防控的文件精神并按要求布署、落实有关工作;(3)本单位是否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并发布有关规章制度;(4)本单位是否规范疫情防控物资采购、登记、发放等流程;(5)本单位是否依据合规的标准发放防控物资、补助金、慰问金等;(6)本单位是否公布疫情防控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情况。
二、带上“聚光镜”,用目标思维找准审计重点
完成审前调查之后,内审人员就要着手制定审计方案,审计重点则是审计方案中的核心内容。在确定审计重点时,内审人员应带上“聚光镜”,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目标思维,聚焦审计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
依据《通知》要求,本次审计的重点是:聚焦党中央51白菜网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聚焦相关税费减免政策、财政贴息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精准到位情况,聚焦中央和各级财政安排的疫情防控资金总体情况、拨付情况、管理使用情况,聚焦社会捐赠款物的总体情况、分配和使用情况。
然而,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来看,对于大部分单位,由于职责功能所限,《通知》要求的部分审计重点不适用。因而,各单位内审部门应结合单位实际工作情况来确定审计重点。一般而言,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各单位都应纳入审计内容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专项财政资金,二是捐赠款物。针对这两方面,内审人员应该聚焦专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和捐赠款物分配和使用情况。
在专项财政资金方面,内部审计应重点关注其管理和使用情况,审查专项资金的分配方法、实际用途、使用效果等情况,揭示违规使用、套取骗取、滞留闲置和损失浪费等问题。
在捐赠款物方面,内部审计应全面梳理掌握捐赠款物的来源、种类、总体数量、金额以及分配使用等情况,揭示捐赠款物被挪用闲置以及信息公开不准确、及时等问题。
三、带上“望远镜”,用创新思维提高工作效率
《通知》强调:要把准职能定位,注意方式方法,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全力支持配合各部门开展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督促整改,以审计监督实效助力疫情防控工作高效顺畅开展。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审计既不可“缺位”,也不可“错位”,应尽量为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减负”,这就需要内审人员创新审计工作方式、方法。
具体工作中,内审人员可以架上一台“望远镜”,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数据审计作用,强化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的资源配置和协调衔接。在审计工作开展初期,为减少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不必要的干扰,内审部门可以优先采用非现场审计方式,先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线上与被审计单位或部门联系沟通,了解总体情况。同时,运用网络采集报送有关数据,使用数据分析手段,锁定审计重点和疑点,有针对性地抽取单位或部门进行现场核查,提高审计深度和精准度,确保审计取得实效。
四、带上“显微镜”,用底线思维保障审计质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监督就是保障。此次疫情关乎14亿中华儿女,社会关注度极高,“纳税人”的钱用到哪里,“捐赠人”的款物用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内部审计应确保以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的监督推动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提供坚强保障。
目前,一份《陕西省一线疫情防控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统计表》在网络引发热议,原因为医院领导的抗疫补助比部分赴鄂医务人员的补助还高。这种“前方打仗,后方拆台”的事件,让民众愤慨。这起补助风波警示各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要主动作为,带上“显微镜”,运用底线思维,对疫情防控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工作中,内审人员应充分发挥独立客观、反应迅速、触角广泛等优势,密切关注舆情舆论,加大风险感知和敏锐度,提升审计监督的时效性和前瞻性。针对群众关注度高、风险高的核心领域与关键环节应采取详查的方式,逐一检查是否存在违纪违规的问题。同时,深入分析问题和风险隐患背后的体制性、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做好边审边改与建章立制相结合,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建设性的审计建议。
特殊时期的特殊审计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面对复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内部审计部门更应守住“底线”,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程序和各环节质量控制要求,确保审计成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五、带上“反光镜”,用联动思维汇聚监督力量
自疫情爆发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实行全民动员、群防群控,强化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及资源互助,有效整合了各种防控疫情的资源,形成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疫情防控中的审计监督工作,也需要把各方面资源、力量整合联动起来,这就如同内部审计有了一面“反光镜”一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方面,内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有关监督单位或部门的沟通联系、信息共享,建立健全与上级、本单位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其他监督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协同监督效应,有序高效开展审计工作。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场“战疫”中,内部审计要想打赢、打得漂亮,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具体的形式可以有:(1)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疫情防控审计通知,并公布线索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箱等,为群众监督广开渠道;(2)发放调查问卷(为避免直接接触,疫情期间,建议以电子问卷为主),了解单位疫情防控具体开展情况及群众满意度等;(3)针对有必要重点核实的事项或问题,采取个别访谈的形式,向有关人员直接了解情况;(4)经单位内部审核程序后,将部分审计结果进行公示,如特殊党费、捐赠款物的总体数额、使用情况等,接受群众监督。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各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要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审计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带上内部审计的“专属武器”—放大镜、聚光镜、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主动加入“战疫”,积极作为,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审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