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也是其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当务之急
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产教对接阶段,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供需双方没什么合作;产教协同阶段,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产教共生阶段,产教同步规划,校企全方位合作共赢。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正在向产教共生阶段迈进,但也面临多种困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加快这一进程予以有力支撑。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蔓延,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难以预估的影响,党中央果断决策,在部署持续做好“六稳”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六保”新任务。面向未来,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绕不过“产”“教”两大核心要素,唯有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让产教共生共荣,方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湖南职业教育亟待突破产教融合困境
近年来,湖南职业教育发展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布局了大量骨干职业院校;坚持“把学校办在开发区里”,建设了株洲云龙职教城、长沙职教城、常德智慧谷等职教基地;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占比达49.3%,高出全国近10个百分点;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育人,2019年高职院校订单(定向)学生达8.37万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数居全国第五;技术服务水平大幅提升,2019年高职院校技术服务到款额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分别同比增长58.0%、42.2%,技术交易到款额同比增长131.3%。
但我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程度还远远不够,主要体现为: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尚未建立,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精度不够,服务新兴产业毕业生规模偏小;校企合作育人普遍缺乏深度,高技能人才培养不足,难以满足产业升级需求,我省劳动力市场技师、高级技师求人倍率已连续10年大于1;为企业开展的技术服务仍然薄弱,横向服务技术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等指标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与我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不符。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产教融合的机制瓶颈尚未破解:一是政策保障不够。因刚性不足、实施细则缺位,已有产教融合支持政策落地难;二是协同推进不力。教育、发改、经信、人社等部门缺乏有效协同,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的合力尚未形成,多方资源调动难;三是校企合作机制不优。已有产教融合平台如职教集团等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校企共建产业学院障碍重重,教师因参与校企合作难以取得应有报酬而动力不足。
优化三个机制,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优化耦合机制,挖掘产教共生潜力。应建立省、市、县产教协同规划制度,支持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耦合,加快实现“对接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推进职业院校向产业园区集中,充分发挥产教聚集优势;建设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社会组织定期发布市场人才需求预测报告,职业院校以此为重要参考调整专业和招生,从而保障各行各业技能人才供需动态平衡。
优化合作机制,激发校企合作活力。建议省政府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牵头制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细则,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明确将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办的职业院校办学经费纳入同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通过划拨方式供地;明确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建设产教融入实训基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明确对于产教融合型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的授信管理、信贷和融资支持等具体实施办法;明确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学校和二级学院的操作方案。在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校企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企业师傅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兼薪。
优化激励机制,提升产教共荣动力。建议省财政厅、人社厅、教育厅联合制定51白菜网职业院校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激励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并在产教融合型学校先行先试:教师通过企业咨询、技术服务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取得的合法收入,学校可按规定分配给教师,不占其绩效工资总额;职业院校可从校企合作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允许学校统筹经常性拨款和学费收入等资金支付教学资源、教学服务、知识产权、实习实训岗位及指导服务等校企合作项目的必要支出。
(作者:陈拥贤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