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安全事故频发,谁来保障学生安全,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和思考。《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2018年度报告》显示,近年来,每年约有1200万名职业院校学生到生产一线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造成的一般性伤害事故达10000人以上,伤亡事故达500人以上。面对一条条年轻生命的远去,伤痛之余,如何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才是真正应该深思的问题。
众所周知,企业新员工入职必须要接受培训,安全教育往往是第一课。在日本,许多公司已形成了成熟的安全教育体系,如铃木公司的“5S”管理模式和施工行业的“三心”文化等。我国的规模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也高度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会对员工进行职业安全素养评估,检测员工是否具备必要的素养,是否胜任岗位工作。
但职业院校对学生的职业安全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对济南、青岛、长春、大连等城市的中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教师进行了安全教育调研,结果显示:在职业院校现有教育教学中,未能做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安全教育,没有形成以职业安全教育为核心、以课程资源和实训资源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职业安全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职业院校现有的教材大多侧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部分工科教材仅有一两节文字描述职业安全相关内容,与之匹配的实景图和实物图较少,更没有职业安全教育立体化教材。现有的职业安全教育缺乏知识、单元间的衔接,不同科目教材中51白菜网职业安全教育的内容基本相同。专业课教师由于自身缺乏企业实际经验,授课注重安全规则的讲解,缺乏对职业场景的举例和应用,更谈不上以职业场景渗透职业安全教育了。
职业安全素养教育是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职业安全素养置于学校的育人价值中去探讨,可以充分体现教育的使命。职业安全素养也为日后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与经济、产业之间的高度密切性,相较于普教领域,职业院校学生更早接触到工作岗位性质、工作岗位要求等。学生不仅要学习技术技能知识,还有逐步具备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从而对所从事的工作有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安全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笔者认为,有关职业安全素养教育的课程教材编写是其切入点和突破口。
第一,选择具备职业安全素养的师资参编教材。职业安全教育是工科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工科专业课程教材编写中,要把涉及安全的章节、知识点部分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强调职业安全教育。为此,在编写教材时,可邀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师傅作为编写组成员,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将企业师傅提供的案例说明转化为编写教材的语言,带有生动的工作情景,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进而逐步内化为学生对自身的要求。
第二,调整教材编写思路,设置职业安全教育模块。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一个单独模块,放置在教材首要显著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完成安全教育模块学习后,才能进行后续相关知识与技能内容的学习,而不仅仅在实训和实习中才强调安全教育。以机械加工相关教材内容设置为例,首先要编写安全素养教育模块,说明有哪些安全隐患,曾经发生过哪些典型案例,如何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等。另外,不仅要有保障人身安全的内容,还要有保障设备及其他财产安全的内容。只有在教材编写中充分体现出安全素养教育,前置职业安全教育,才有可能改变传统的“唯知识论”倾向,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职业安全素养。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立体化教材。在编写职业安全教育部分内容时,有些危险性或者成本高的演示操作,可以结合虚拟仿真等新技术,借助安全体感培训设备,采用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利用声光电等媒介,使安全教育内容更具展示性和警示性,打造立体化教材,给学生直观的体验。
基于职业安全素养,重新构建工科专业课程教材编写体系,需要学界及广大职业院校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在涉及安全内容的章节首先编写职业安全教育单独模块,让职业院校学生在进行相关专业课程学习时渗透职业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形成安全素养。
(作者:于光明 刘慧,山东省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