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工匠精神的养成时间段
1. 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比较分析。
工匠眼中“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是通过问卷依次列出5个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 让工匠们为各养成时间段的重要程度打分得出的。其中1分为最不重要, 5分为最重要。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分值进行均值统计后结果见图17。
图1 3 不同年龄段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养成方式的比较分析
图1 4 不同工龄段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养成方式的比较分析
图1 5 不同学历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养成方式的比较分析
从图17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 工匠对学生时期到入职10年以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认可度呈上升趋势, 对入职10年以后 (4.35) 的认可度最高, 对学生时期 (3.12) 的认可度最低。
2. 不同年龄段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
由表7和图18可知, 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均值看, 除41~50岁年龄段的工匠较为认可学徒时期 (4.41) , 其他年龄段的工匠看法比较趋同, 都较为认可入职10年以后, 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均最低。
图1 6 不同行业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养成方式的比较分析
图1 7 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均值的比较分析
表7 不同年龄段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
图1 8 不同年龄段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
3. 不同工龄段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
由表8和图19可知, 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均值看, 不同年龄段的工匠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均最低, 而对入职以后各个时间段的认可度不太相同。如1~10年工龄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0~5年, 11~20、31~40年工龄的工匠都比较认可入职10年以后, 21~30年工龄的工匠比较认可学徒时期和入职5~10年, 41~50年工龄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5~10年。
表8 不同工龄段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
图1 9 不同工龄段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分析
4. 不同学历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
由表9和图20可知, 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均值看, 除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学生时期 (5) 和学徒时期 (4) , 对入职10年以后 (1.5) 认可度较低以外, 其他学历的工匠都较为认可入职以后, 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最低。如中专学历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5~10年, 高中学历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0~5年/入职10年以后, 大专学历的工匠比较认可学徒时期, 本科学历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10年以后。
表9 不同学历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
5. 不同行业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
由表10和图21可知, 从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均值看, 大多行业的看法趋同, 只有个别行业的看法差异较大。如机械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学徒时期, 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最低;电力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0~5年, 而对入职10年以后的认可度最低;航空设备制造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10年以后和学生时期, 而对入职0~5年的认可度较低。
三、结论与思考
通过前面的分析, 我们对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表1 0 不同行业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
图2 1 不同行业的工匠对“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认可度的比较分析
(一) 认可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从工匠精神内涵的维度看, 大多工匠都较为认可“求”, 而认可“合”的较少, 只有个别工匠例外。如博士学历、文物修复行业的工匠较为认可“创”, 认可“守”的较少, 而电力、冶金行业的工匠较为认可“守”。从工匠精神内涵的具体表述看, 工匠们都较为认可“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 而认可“协同管理”“协调生产”“止于至善”的较少。从工匠精神内涵维度的变化趋势看, “守”“求”“德”基本上随着年龄段、工龄段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创”和“合”则呈下降趋势。此外, 随着工匠学历层次的提升, “求”和“创”呈上升趋势, “守”呈下降趋势, 其他维度的波动较大。
上述分析显示, 工匠眼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集中于“求”维度, 具体表现为“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 而“守”“求”“德”随着工匠年龄段、工龄段的增长而增长。这表明工匠精神是一种持久的、基本的人性冲动, 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因而, 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有针对性, 即培养对待工作耐心专注、恒心以待, 对待“产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并在生产过程中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 支撑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二) 侧重个人特质、企业文化的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
从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维度看, 大多工匠都较为认可个人、企业, 而对学校的认可度较低, 只有个别工匠例外。如1~10年工龄段的工匠较为认可学校, 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个人, 而对企业的认可度较低。从工匠精神养成的具体影响因素看, 大多数工匠都较为认可个人特质、企业文化, 对学校课程、校园文化的认可度较低, 除个别工匠例外。如1~10年工龄段的工匠较为认可学校课程, 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学校教师, 而对企业培训的认可度较低。
上述分析显示, 工匠眼中各工匠精神养成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虽略有差异, 但大致相同, 主要集中于个人和企业, 以个人特质、企业文化最为突出, 而学校课程、校园文化的影响较为薄弱。这表明个人特质和企业文化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而学校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却处于缺位状态, 这可能与学校理论课程多、实践锻炼少有关。因而, 要想发挥学校在工匠精神培养中的作用, 就要改变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取向, 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中融入企业文化, 使学生在学校也能生成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 更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营造耐心专注、精益求精、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从而在组织层面上促进工匠精神的养成。
(三) 肯定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的工匠精神养成方式
从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看, 工匠们都较为认可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 而认可学校课程学习、工匠精神宣传的较少。这表明在工匠眼中, 工匠精神主要是在日常工作实践是通过个体的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以及企业师傅或同事的言传身教等方式养成的, 而学校课程的学习、工匠精神的宣传对工匠精神养成的作用较小。
正如所有的技能都是从身体的实践开始的, 而在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模糊是每个工匠从中学习新知识的经验一样, 工匠精神是通过个体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等方式养成的。因而, 工匠精神的养成是很费力的, 但其过程绝不神秘。我们应解蔽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 明确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是要回到生产过程中。在生产实践中通过个体的自我磨练/修养、创设并攻克技术难题以及师傅和同事的言传身教来促进工匠精神的养成。
(四) 重视入职以后的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
从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看, 工匠们都较为认可入职以后, 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 只有个别学历和行业的工匠例外。如博士学历的工匠较为认可学生和学徒时期, 对入职10年以后的认可度较低;机械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学徒时期, 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电力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入职0~5年, 对入职10年以后的认可度较低;航空设备制造行业的工匠比较认可学生时期和入职10年以后, 对入职0~5年的认可度较低。
上述分析显示, 工匠眼中各工匠精神养成时间段的重要程度虽有所差异, 但变中有序。工匠们都较为认同入职以后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 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因而, 工匠精神的培养应重视入职以后,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学生时期的重要性, 应分析学生时期和入职以后差异显著的原因, 从而在从学校到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各时间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工匠精神, 促进工匠精神的早日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