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职业教育“由大向强”迈进,发展重点转为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中国高职院校又迎来了自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之后的又一大盛事——“双高计划”。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推出高职“双高计划”,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需求。“双高计划”通过打造高水平学校和专业,培养出真正承担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用实际行动诠释作为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
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自诞生起,就充满着“科技范儿”。2019年11月,工信部门印发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正驶向快车道。在中国这波工业互联网的浪潮中,制高点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因为工业互联网不等同于互联网,它对技术、制造业知识都有很高的要求,从目前来看,工业互联网领域既懂IT又懂制造业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首所、江苏仅有的一所信息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成功入围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秉承“立足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专注工业互联网,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养(设备)智能化、(车间)自动化、(企业管理)智慧化、(生产要素)网络化的“工业四化”人才,服务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工业互联网高素质人才需求。
构筑工业互联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高地”
紧紧围绕制造强国、工业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依托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优势,按照工业互联网的“物理系统+网络+平台+安全+应用”体系架构,组建工业互联网专业集群,包含软件技术(软件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工业网络与安全)、智能电子技术、装备智能化技术、工业电子商务、精益管理等6个专业群;联合国内知名企业,组建工业互联网产教联盟,共建中兴ICT基地、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科大讯飞工程中心、航天云网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常州中心等;依据工业互联网产业需求、岗位标准、核心技术、职业素养,探索“职业情境、实践主导、融合创新”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群课程平台,开发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标准、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价,进一步融合国内外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实施“1+X”证书制度,将学校内部标准和行业企业等社会用人标准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工业互联网工程应用型人才。
到2022年,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别素质教育基地、江苏省大学科技园,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常信模式”。
创建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创协作“新平台”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服务、创新创业等要素,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整合现有信息产业园、国家级别实训基地、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常州市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平台,按照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技术技能训练的逻辑主线,打造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创综合平台(包括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工业网络与安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工业大数据技术研发平台、高端装备生产性实训平台、工业电子商务双创孵化平台、“信息产业园”产学合作育人平台等7个子平台),服务区域两化融合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建设,服务区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为保障平台运行的规范有序、高效平稳,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管理系统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平台管理过程可视、可控、可查和绩效的定量评估;创新平台运行机制,探索平台可持续发展的自我造血机制,实现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
到2022年,建成国家级别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技能人才示范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全面形成多元协同育人格局和校企命运共同体。
构建工业互联网教师创新团队“新生态”
面向长三角地区科技型企业或研究机构,引进一批在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较大影响的科技领军人才,引领推动学校专业群和课程建设;畅通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的双师培养渠道,采取“精雕细琢”的个性化培养方式,完善项目研发、技术革新、成果转化、传艺带徒等机制,培养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技能大师;组织骨干教师读博、获取国内外高水平职业资格证书、下企业实践等,培养骨干教师实践项目研发、技术革新等能力;模块化重组课程内容,制定教师模块化教学规范,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建立模块化教学激励机制。
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推进“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以实践为主线,实现“教、学、做”合一。完善网络学习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模式,实现智慧教育、智慧学习全覆盖;建立健全课程教学的质量监控机制,通过督导听课、问卷、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反馈存在问题,促进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
到2022年,形成各类教师人尽其才、相促相长的师资发展长效机制,建成一批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工业互联网教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
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发展“新动能”
依托中国软件产教联盟、长三角软件职教集团,联合全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和80多家企业,通过“方案共享、资源共享、标准共享”,引领与协同区域内软件技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评估、宣介、培训等服务;牵头组建常州工业互联网产教创新联盟,搭建工业互联网的合作与促进平台,整合相关要素和各方资源,共同打造区域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整合优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立信息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大数据产业研究院等高端平台,主动在信息科学的技术化和信息技术的产业化链条上寻找位置,以应用技术研发为导向,为区域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行业企业发展;成立江苏省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助力江苏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使用工业互联网技术解决企业实际需求的整体技术水平,降低中小企业工业设备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成立常信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研究院,指导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工业企业“上云”、培育工业APP,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专门人员的培养与培训,组织专家和团队开展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咨询和服务,推动产品、技术及应用创新,为各级政府部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案例支撑和专题研究等。
到2022年,通过联合政行校企多方力量,打造成区域内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新型智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牢牢把握工业互联网时代脉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集聚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核心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与示范、文化传承及国际化特色办学等方面实现有效产出,进一步突出“行业特色专、学生技能精、社会评价高”,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信息类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