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鲜明类型教育特色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4月12日经云南省政府部门批准,由云南省公路局职工大学、云南省交通学校和云南交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隶属于云南省交通部门, 日常办学经费由云南省财政部门全额拨款,是全国交通系统仅有的一所由三个优秀学校组建而成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远播的滇缅公路,可视为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之滥觞。作为云南交通教育的发端,滇缅公路从诞生就背负着民族重任,在危难之中撑起中华民族的输血管。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滇缅公路技术人才和南洋机工人才成为学院首批教育工作者。67年来,通过一代代交通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学校作为云南省仅有的交通教育院校,砥砺前行,传承民族血脉,铸就办学精魂,走“创新建校、就业验校、管理塑校、质量立校、实力强校”之路,按照“以人为本创品牌,团队学习建一流”的理念,着力实施人本战略、品牌战略、文化战略;着力对高职学生“德技力”三位一体核心能力的打造,追求“交融通达,和谐共生”的办学境界。培养了10万余名守边疆、固国防、促进民族团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先行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立足服务交通
类型教育特色鲜明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学校立足服务交通,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的实践,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育人大平台,形成工学单元紧密配合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实体+基地+企业+项目专业建设特色、“双师型”+技术应用研发+国际视野的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特色、四路并举全程负责的就业模式特色,并形成独具特色的“三联学习圈学习共同体”育人模式,凸显鲜明的类型教育特色,实现在更高的水准上重振传统。
(一)聚集更优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彰显鲜明类型教育特色
1.融合行业发展,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走“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之路。改革开放之初,学校就已经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生产项目中育人、科研项目中育人、聚集全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育人”的传统。上个世纪90年代初,学校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公路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吴联奎带领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安楚二级公路5#、6#桥的研究,成为在全国首家攻克“高弯坡斜”桥的技术难关的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学校土木检测研究院承担的花岗岩路面材料应用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行业专家、学校双师型教师带领37名学生,半年实验研究(学徒制)攻克课题,节约投资两千万元。37名毕业生被抢聘一空。
2.自办实体搭建“五位一体”功能育人平台。学校通过独资建设的具有工程勘察专业类(工程测量)甲级资质的云南省交通勘察设计院、具有公路工程综合甲级资质的云南省交通土木工程检测研究中心等7个自办实体,是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创新、技能鉴定、生产、培训五大功能于一体的育人平台。近30年来,学校交通勘察设计院进行勘察、设计、技术咨询各等级公路、桥梁共约2.8万公里,涵盖129个县,合同总额约36838万元。学院土木检测中心为全国21条高速公路建设中心实验室,检测里程1419.56公里,中心总产值为1.98亿元。服务周边国家设施互联互通高速建设项目——老挝万象至磨丁口岸高速公路产值为一千多万元。
3.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双师教师队伍。学校通过67年办学实践和国家示范校的建设,形成具有“双师型+技术研发+国际视野”显著特征的教师队伍:以国家级别教学名师杨金华教授、正高级工程师为领衔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的教学团队、以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杨宏进教授、高级工程师领衔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群的教学团队、以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张爱山教授、高级工程师领衔的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教学团队。
目前,学校3个专业群专业课教师均承担技术服务、应用研究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90%以上。特别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教学团队,同时具有教授、副教授和正高工、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人数达57人。所有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均有赴德国、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培训学习的经历。2017年利用德国促进性贷款700万元,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重点大学培训2000多人次。
4.校企合作形成多元办学格局。通过广慧金通、联想、京建轨道、中兴通讯等一批重点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培养适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
学校利用内外资源,创新校企共建模式、校政共建模式、参股共建等途径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实验实训室(基地、中心)建设模式。既是服务行业的窗口,亦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育人平台。如与云南公路投资开发公司永(仁)武(定)高速公路指挥部联办“云南永武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中心试验室”。
5.教科研成果丰硕。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不断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科技服务社会能力。学校承担公路技术研发应用科研项目60多项,国家级别重点专业建设项目5个,获多项国家级别教学成果,主持并参与4个国家级别教学资源库建设。获得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29项,其中国家级别3项,成果转化率为全部。以杨金华教授领衔的团队与西安海地公司合作成功完成“公路数字化地面模型(DTM)应用技术”课题,该课题成果形成的公路勘察设计软件在全国一千多家设计单位使用。
6.教学基础设施配置优良。学校投入4300万欧元和410万美元的贷款改善办学条件和实习实训条件。2017年投入3.05亿元兴建国际汽车运用技术产教融合开放性公共实训等大楼,进一步满足学院办学规模发展的需要,为学院办学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二)立足交通、服务社会、面向国际,打造联通世界的共赢之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全面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紧紧围绕“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拓展办学视野,努力打造联通世界的共赢之路。
1.建云南同济中德学院,打造国际职教品牌。落实云南省政府部门与同济大学省校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同济大学在职业教育、工程教育及对德合作的平台资源,建设中德职教联盟云南示范基地、同济大学—巴伐利亚文教部中德职教师资培训中心云南基地、中德(云南)跨企业培训中心和云南同济中德学院,打造国际职教品牌。
2.开展境外办学和境外实训基地,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经教育部门备案,在泰国设立“中国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泰国邦帕空分校”并于2018年开始招生。该项目入选首批20家“中国—东盟双百职教强强合作旗舰项目”。学校伴随企业走出去,在老挝万象至万荣109.1公里项目中设立中心实验室,搭建了一个境外学生实训基地。学校牵头成立亚洲学习型联盟,并召开了首届亚洲学习型学校和企业高峰论坛。
3.服务扶贫攻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独龙江公路及扶贫:响应对独龙族“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号召,1997年学校积极参与独龙江公路建设,由学校教师担任独龙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指挥长,完成了96.2公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公路的勘察设计,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不通车的历史。近年承担沿独龙江的贡山县迪布里(滇藏界)至中缅边界(41号界桩)国边防公路改造工程,完成108公里勘察设计任务,助力边疆稳定建设。二是对外培训:学院主动服务行业,利用交通部门“1+32”云南平台和云南省交通职工培训中心对云南省交通职工开展继续教育及培训,每年培训一万多人次,被云南省认定为“终身学习教育”品牌。三是积极响应国家面向下岗工人、转业军人、农民工扩招100万人的号召,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5万人规模的基础上,优化办学资源,创造办学条件,2019年确保质量型扩招2000人,总招生计划达到8300人。
立足服务交通
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学校于2015年成为云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6年、2018年、2019年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五十强”院校,2017年、2018年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五十强”,2018年、2019年获“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2018年获全国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2019年获云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等多项国家级别、省级奖项。
国家支持重点建设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学校获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并参与国家级别教学资源库建设4个,杨金华教授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1项,学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奖2项等。(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