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五分钟立德树人”工程是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思政课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变革而出台的重大举措,构建人人都是德育教师,人人浇灌德育“三全一体”育人格局。编写《课堂五分钟立德树人》读本,纳入学院教学计划和教师教案来管理。把原本属于教师的自我行为,变为学校层面的政策规定并固定下来。通过构建学校课堂、环境、文化育人的德育氛围,实现将德育“融入”、“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助力“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德育工程。
“课堂五分钟立德树人”工程最大特点是不讲空话,用故事和事实告诉学生人生哲理,形象生动,文字配画面增强说服力,把“大德育”化身为“小水滴”,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科学知识、感恩教育、名人典故、我的中国梦、感动中国、讲评时事、国家法律法规、生活常识、教育改革与发展、传统文化、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个个都充满正能量”。
一、奏响思政合唱 ,凝聚育人合力
学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条件和途径,以“课堂五分钟立德树人”工程为抓手,对大学生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单兵作战”的局面。一是学院遵循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完善《分阶段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施方案》,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确定相应的教育主题,分阶段、递进式进行针对性强、主题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年级新生重点是角色转换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育健康人格。二年级学生重点是素质养成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文明新风,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三年级学生重点是创业就业教育和责任担当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并在课堂教学和顶岗实习中设置“素质教育5分钟”育人环节,实施过程化评价方式。二是在课上实施育人引导。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体现时代性的教学内容和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案例,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道德意志,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提升。三是在课下开展育人实践。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取向,将学生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课上萌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意志,在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校内外实习实践活动中固化和定型。四是开展网上育人活动。建设和完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丰富其内容、改进其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互动平台;充分利用论坛、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无处不在、沟通交流随时随地的特性,建立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直接对话渠道,从学校的角度回应学生的各种权益诉求,从教师和朋友的角度对学生生活困难、心理困惑、情感纠葛等问题进行关心、疏导和化解,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五是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老师集体备课,将党的最新理论、时政热点引入课堂,根植大学生思想深处。改革思政理论课形式和方法,设计实例教学方案,让抽象的理论鲜活起来,让枯燥的教学生动起来。同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六是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好校园景观文化的德育功能。结合景观工程建设,将《弟子规》《论语》《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内容篆刻在文化墙、景观石上,修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甘肃历史文化雕塑墙;组织学院广大师生中的书法爱好者,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教育方针、学生行为守则、课堂行为守则、实训规范守则等内容书写完成,装裱后悬挂在教室、办公室及各类实训场所中;根据校园依山而建的地貌特点,将煤矿安全仿真矿井、气象科技馆、水利实训大坝、地质博物馆等实训基地建设和山体有机结合,力求校园一草一木、一角一色、一墙一壁都能熏陶育人,努力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成人文与环境和谐、传统与现代交融、专业特色与校园景观结合的和谐校园。
二、聚焦课程思政,拓展育人纬度
学院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学院办学特色,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珠宝玉石鉴定与加工》课程教育教学中,通过对我国地质学家、地质学科发展史的介绍,挖掘地质学科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地质地矿“三光荣”精神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国情出发,正视地质工作的客观环境和生活条件;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借由身体体验、落实德育教育、塑造完美品格、唤醒心底深处的“精神”,身体力行、展示榜样的作用。在思政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适当加入对于当下政策、时事新闻的研究探讨,进行开放式教学。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营造了全体教师均承担育人职责,全体课程均融入育人功能的全员思政教育教学氛围,以时代抚触灵魂,延伸思想理论教育的触角和抓手,切实为青年学子打牢思想根基,激发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夯实教材内容 提升育人实效
学院积极组织相关教师编印《课堂5分钟立德树人读本》,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构建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读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为主要内容,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注重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让学生易读易懂,培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高尚人格内涵。读本还增加了“当代孝亲小故事”,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构建红色基地 打造育人载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批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寓教于乐的育人功能,有效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习能动性,助推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院结合“课堂5分钟立德树人”工程,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学院定向培养士官生的示范辐射作用,成立士官生仪仗队和军乐团,承担升国旗、重大活动警勤任务和新生军训任务,目前已成为良好校风学风的助推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教材;学院利用地处窦家山的优势与解放兰州战役重要战场的史实高度结合,建立兰州战役--窦家山战场纪念广场,拍摄微电影《英勇激战窦家山》,设立杰出校友“革命烈士杨力”纪念雕塑,编排英雄人物事迹话剧等,使广大师生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牢固树立爱国爱党意识,激发爱校热情,集中展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和学院“艰苦奋斗?永不放弃”的办学精神。通过展现其动人的英雄事迹,引领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将自身理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纪念广场、微电影、烈士雕塑及话剧等丰富的各类元素为学院师生及省内外各大院校学生打造一个立德树人、思政育人的有效载体,以学院“道德素质强、职业技能强、吃苦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四强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