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院校纵横>>正文
广州铁职院:跳好产教融合“集体舞”
2018-11-30 08:59   《中国教育报》 审核人:

前不久,来自全国27家轨道交通企业的53名接触网工到广州地铁“华山论剑”,这些轨道交通“蜘蛛侠”现场较量毫米级精准操作。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州铁职院)毕业生邓志灵凭借“硬功夫”,技压群雄,夺得首届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接触网项目冠军。

邓志灵2009年毕业后,从一名普通班组成员迅速“蝶变”为接触网高级检修师,成为肩扛重任的优秀工班长。他所在的班组,夺得广州地铁列车脱轨事故联动处理技术比武团体之冠等多项荣誉。

这仅是广州铁职院立德树人的缩影。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广东省仅有的一所以培养轨道交通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广州铁职院坚持办学依托行业服务行业,与广东乃至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同呼吸、共奋进。该校打通产学研“壁垒”,“锻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技术支撑。

2016年,完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验收并被确定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后,广州铁职院以梦为马再出发,着力挥洒出更为精彩的教育“奋进之笔”。该校坚持依托行业、立足广州、服务全省、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以创新政校行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为引领,以建设高水平轨道交通特色专业(专业群)为依托,以打造“名师+大师领衔、专兼结合”高水平教学团队为关键,着力创建轨道交通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助力广东省轨道交通产业“换挡提速”,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添柴加火”。

让专业的“鞋”更合产业的“脚”

广州铁职院省一流校高水平建设专业——铁道供电技术,这两年迎来“大丰收”,累计产出8项国家级别、13项省级标志性成果。该专业更是助力轨道交通类专业群,斩获国家级别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一等奖。

广州铁职院曾隶属广州铁路(集团)公司,2004年移交广州市管理。“分家不分心,我校服务轨道交通产业的办学定位从不动摇。”在广州铁职院党委、行政班子的带领下,学校一直坚持弘扬行业血脉,扎根行业大地办教育,以华南轨道交通产业等需求作为办学“罗盘”,深化专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重点专业引领、骨干专业支撑、特色专业带动、通用专业融合的调整策略。

“我们既走好两条‘钢轨’,又走出两条‘钢轨’。”广州铁职院党委书记雷忠良解释说,“走好”是脚踏实地,固守根基;“走出”是仰望星空,顺时而动,服务好广州市乃至广东省支柱产业发展。为此,广州铁职院坚持做“优”轨道交通类专业,做“强”先进制造类专业,做“精”电子信息类专业,做“实”现代服务类专业。

到2025年,广州希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集成研发和产业基地。今年1月,广东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环线+放射线”珠三角城际铁路网的建设,完善环大湾区城际轨道网。

为更好地对接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现代服务等珠三角地区重点产业链,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毛细血管网”,推动专业群与产业群无缝对接,广州铁职院建立健全专业建设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持续优化机制。围绕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组建原则,华南轨道交通产业升级发展、广州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需要什么专业,该校就办好什么专业,提升专业设置与华南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和“依存度”。

“我们快速响应、精准施策,致力于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打造成王牌。”随着中国逐步迈入高铁时代,广州铁职院机车车辆学院院长陈选民不仅带队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等专业“老树开新花”,还促使该学院在原有专业基础上,新设动车组检修技术等专业。

为助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广州支柱产业发展,广州铁职院还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特色新专业。“产业在‘调频’,学校就要一起‘共振’。我们的新专业都有浓浓的‘铁味’。”雷忠良介绍说,为使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为学校发展助力,该校特色新专业从“压舱石”轨道交通类专业中汲取营养,延伸发展,开枝散叶。该校的“绿叶”专业正逐渐荫护广州支柱产业发展,满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广州铁职院通过撤、并、改、增等举措,改造提升了传统专业,着力推进了专业建设“强基、固本、散叶”,专业设置与产业脉搏“同频共振”,形成了高度契合产业、集约建设、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目前,该校专业对接轨道交通的“车、机、工、电、辆、供”6个领域岗位群,打造了轨道交通机车与车辆、轨道交通供电与工程、轨道交通运营与物流、智能装备制造与检修等6个吻合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覆盖了轨道交通产业上游的装备制造、中游的综合集成和下游的运维服务。

办学体制改革奠基校企协同育人“金字塔”

广州铁职院“订单班”毕业生赖泽团已是“动车医生”,经常为动车组“疑难杂症”等“把脉问诊”。他还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一批班组技术骨干。近年来,广州铁职院已通过校企协同育人,为广铁集团等企业培养了1000多名“动车医生”。

近年来,广州铁职院力撑一支体制机制创新驱动的“长篙”,向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河中“漫溯”,寻找“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一船“星辉”。

早在2013年,为打造产教融合发展浪潮中的“联合舰队”,广州铁职院就联合130多家企业,成立了广州工业交通职教集团。这项市属高职院校组建职教集团的“破冰之举”,吹响了该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大改革的“冲锋号”。

“近3年,我校体制机制改革大动作频频,我们用体制机制改革的‘登山杖’,夯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金字塔制度‘塔基’,攀上了产教融合‘新高峰’。”据雷忠良介绍,2015年,该校借助职教集团内紧密型合作企业及政府资源,成立了广州市属高校首个学校理事会,打造了校企合作“升级版”。理事会助推广州铁职院校企合作从“项目合作”,升级到“契约合作”和“制度合作”,“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体制与协同育人机制自然生成,助推该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制度轨道”上蹄疾步稳。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改革重点应是内涵、质量。”在雷忠良看来,校企合作不但要在形式上创新,更要在内核上突破,“我们在校企双方都有利可图的前提下,找准切入点,在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研发教材,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专兼结合‘双师型’队伍等关键环节寻求突破。”为此,广州铁职院探索践行“产教一体、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该校与广铁集团、广州地铁、深圳地铁、东莞地铁等知名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培养“来之能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无缝对接”产业需求侧。

自1994年为广州地铁开设首个订单班以来,广州铁职院坚持为广州地铁等7家企业“量身定制”人才。相关专业的学生很多在大一时就被企业“抢光”!近年来,该校订单式培养人数占当年毕业生总数60%以上,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毕业5年就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两次斩获“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广州地铁订单班毕业生徐志标的成功,正是学校校企协同育人硕果累累的缩影。“订单班学生不光在校内学习培训,更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顶岗实习。”广州铁职院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王亚妮发现,订单班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已成为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

2015年,广州铁职院成为国家教育部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努力推进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学生(学徒)对接岗位“三对接”,实现招生与招工、上课与上岗、毕业与就业“三融合”。目前,学校4个二级学院6个专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其中铁道供电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专业为国家试点专业。

张林鸿既是广州铁职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学生,又是广东泽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准员工。入学后即到企业,由企业安排两位师傅“手把手”地教“实战技能”,学校教师到企业送教理论知识,现代学徒制培养让他迅速成长为公司“正式员工”。

从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广州铁职院的毕业生离“大国工匠”越来越近。目前,广州铁职院已与全国大多数铁路部门建立了人才输送长效机制,成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地铁公司的人才定向输送学校,为轨道交通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比翼齐飞”,获得“2018年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等荣誉称号。

“组合拳”练就“文武双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广州铁职院电气工程学院教师刘让雄曾在企业工作18年。他常把生产一线中的技术和案例带到课堂,让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到更新工艺。近年来,电气工程学院引进刘让雄等5名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教学生远离“纸上谈兵”,练就“真功夫”而非“花拳绣腿”。

近年来,为打造一流师资,广州铁职院坚持外引内培,构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该校在“双师型”和“双师”结构方面“双管齐下”,柔性引进行业、职教领域领军人物和企业技术技能大师,多措并举打造一支“大师名师领衔、骨干支撑、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专业教学队伍。

王吉峰原来是浙江巨化集团公司一名高级工程师。被引进到广州铁职院后,他迅速由能工巧匠变身教学名师。他发挥所长,助力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入选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目前,广州铁职院每年邀请超过100名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兼职参与学校人才培养。

每周六,广铁集团工程师王新周会准时到广州铁职院机车车辆学院,为学生讲授“轨道交通车辆电器检修与维护”这门专业核心课程。近年来,机车车辆学院建立了由240人组成的企业兼职教师库。来自企业实战经验丰富的“武教头”们,向学生们传授行业企业更实用的“攻关秘籍”。

广州铁职院不但做强增量,更着力优化存量。该校实施专业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双升”计划,引导校内教师到企业“回炉再造”。该校全面推行校内专业教师“2+1”校企交替工作制度;要求专任教师人均年企业实践时间不低于30天;新入职专业教师如无企业工作经验,5年内需累计下企业实践不少于1年。为了让教师从企业带回“真本领”,广州铁职院不走过场,在“实践烈火”中“炼铁成钢”,要求专业教师每年至少参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科技攻关项目1项。

广州铁职院为着力提升校内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依托来自行业的能工巧匠,建立了31个“双师工作室”、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技术专家、校内教师共同带领学生从事小发明、小创造,“真枪实弹”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从学校到学校,我原来上课纯粹讲理论,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张茂贵一毕业就进入广州铁职院,由于没有企业工作经验,他缺乏有说服力的教学案例。通过下企业实践锻炼,他不但拥有了大量企业真实案例,还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获得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我校专业教师正朝着‘三能教师’进发,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雷忠良给出一组亮眼的数据,目前,广州铁职院品牌专业3年以上企业全职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达30%,“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79.2%。学校教师也在学校提供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人才辈出,涌现出全国铁道供电专指委主任委员1名、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名师”1人、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1名、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军人才1名、省高层次技术技能兼职教师11人。

“科创星火”促产业“跃马扬鞭”

由于不同地铁车型检修时要匹配不同的工艺转向架,广州地铁等企业不得不购置多种工艺转向架。广州铁职院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检修装备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涛,带队直击“痛点”,研发了一款“万能”电力驱动工艺转向架。今年年初,该发明获广东省教育部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及应用研究重大项目立项。

近年来,广州铁职院不仅引导教职工点亮“科创星火”,解决企业难点、痛点和堵点,该校还“联姻”企业,协同创新,产出一流成果,助力产业“极速前进”。此外,该校采用送教上门、集中培训等灵活开放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培训服务。

今年,广州铁职院探索教师分类考核改革,开展科研专岗试点。科研专岗教师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技术服务工作为主,仅承担少量教学任务。科研专岗教师熊志金现在有更多时间泡在实验室,研发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地铁隧道安全监测系统,为地铁“保驾护航”。

“为引导老师在产学研中提升教学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学校近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鼓励教师亲近产业、聚焦一线。”广州铁职院科技处处长李营介绍说,学校出台《专业教师社会服务工作量核算办法》等新规,将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情况与岗位级别认定等直接挂钩,如对专任教师评价时,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分值占比为30%。

为避免地铁设备因零部件损坏而产生安全事故,广州地铁等企业采用定期维修。由于对设备零部件缺乏科学有效的“体检计划”,定期维修等方式不仅容易增加维修成本,还容易造成维修过度或维修不足等一系列应用技术难题。

能否科学分析列车装备运行状态,为每一种设备制定更科学、更经济的维修策略?为破解轨道交通一系列应用技术难题,广州铁职院集智聚力,联合广州地铁、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等,申报成立了广州轨道交通系统装备安全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我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作为广州市首所拥有市级重点实验室的高职院校,雷忠良推动学校联合广铁集团等企业,分层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应用技术协同创新等技术创新平台,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应用开发、推广服务平台。这些独具特色的专业技术实践平台,成为广州铁职院与企业同创共赢的利器。

钢轨产生眼睛看不出来的伤损,需要铁路探伤工用仪器“把脉”。陈选民曾担任原国家铁道部门钢轨探伤工技术比武裁判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钢轨伤损诊断“医生”。因此,他时常被广州地铁等企业请去培训一线钢轨探伤工。

广州铁职院是广东省仅有的具有43个铁路特有工种鉴定权的高职院校,设有铁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广东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点等机构。该校每年为地铁、国铁及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技能鉴定与考证,已成为轨道交通企业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南方培训基地。

近两年,广州铁职院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44件,国家、省、市立项各类纵向教科研项目达79个,新增到位经费659.955万元;开展横向课题44个,技术服务到账经费2563.88万元,面向社会的培训近两万人次。

铺就“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彩虹桥”

“中国老挝铁路项目正在建设中,我来中国学习汉语和铁路机车知识。”来自老挝的李贺已在广州铁职院学习两个多月,他正努力成为中老两国铁路、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今年9月,李贺等来自老挝4所高职院校的17名学生,入读广州铁职院铁道供电技术、铁道机车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3个专业。这17名留学生是全国铁路类高职院校首批全日制学历教育留学生。

这仅是广州铁职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人才、技术“输血”“造血”的缩影。近年来,中国铁路走出到哪儿,学校就主动服务到哪儿。广州铁职院通过搭建教育交流“双向车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轨道事业发展“授之以渔”,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使古老丝绸之路的轨道交通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广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我校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力,搭建合作平台。”雷忠良介绍说,广州铁职院坚信并践行“众人划桨开大船”。今年5月,广州铁职院牵头成立华南“一带一路”轨道交通产教融合联盟。联盟成员包括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学院等两所外方高校、西南交通大学等15所国内高校、广铁集团等17家企业。联盟打出研制轨道类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规范,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组合拳”,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本土化师资与国际员工培养培训等。

“要将联盟建成人文交流的平台,通过职业教育实现民心相通,推进与沿线各国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在原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看来,华南“一带一路”轨道交通产教融合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一带一路”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同相关行业的产教融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轨道交通教育新的历史篇章。

广州铁职院依托联盟与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共建亚欧高铁合作学院框架协议》。在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及培训、共建轨道交通科研合作基地等方面,该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同心同德,联合开办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共同开发“铁路信号安全”等课程。

高铁“走出去”已成中国名片,而原来在高铁输出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方面,仍存在职业教育国际标准缺乏等问题,需要以轨道交通为主的高职院校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广州铁职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是中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牵头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教学标准。雷忠良希望广州铁职院为轨道类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规范“添砖加瓦”,通过联盟输出“中国范本”。

广州铁职院师生在“一带一路”对外交流时还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让我国改革发展伟大成就和光明前景“漂洋过海”,为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递上中国的教育名片。在拉曼大学游学时,广州铁职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黄国浦发挥所长,和同伴一起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和铁路知识。

如今,当中国高铁向世界证明“中国品牌”的闪亮光辉时,广州铁职院也树立起自己的“高铁品牌”。目前,该校通过联盟开发3个轨道类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交流与输出,参与培训3期泰国轨道行业人员、赞比亚铁路官员和铁路运营管理人员等。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光荣使命。”雷忠良踌躇满志,未来,广州铁职院这列“高铁”,将继续沿着产教融合的“铁轨”,以铸一流师资、建一流专业、育一流人才、产一流成果为“牵引力”,跑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加速度”。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关闭窗口